文化漓江
文化漓江
绘画雕塑
发布时间:2024-03-20     访问次数:

漓江流域美术的起源,可上溯到7000年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甑皮岩发掘出的陶罐、陶瓮、陶釜、陶三足器、陶钵等陶器上,均有简单的纹饰。唐代至清代,流域的绘画和雕塑均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体现于分布在市区各名山的石刻和摩崖造像之中。今存摩岩石刻于隐山的唐代老子像,形态生动,线条苍劲。而摩岩石刻在伏波山、西山、骝马山等处的140余龛、500多尊唐代摩岩石刻造像,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更为国内所少见。今存于伏波山还珠洞石刻中的米芾的《自画像》,神态自然,笔法流畅,写刻都属上乘之作。为宋元时期绘画的佳作。而以叠彩山风洞造像为代表的宋元雕塑,体态胖瘦适中,面像文静、俊秀大方,为当时佛像造型的典型。桂林唐宋摩崖造像取材于佛经,但佛像却较多世俗成分。明代雕塑的代表是靖江王陵的石人、石兽和华表,以及七星山玄武洞的龟蛇浮雕,是雕刻精细、形象逼真的写实精品。

漓江流域蕴育了一批优秀的桂林籍画家,美丽如画的漓江画廊也影响了许多著名画家致力于漓江山水画的创作。在宋熙宁七年(1074年),著名书画大家米芾来桂林创作了著名的《阳朔山图》,全画充分展示了米芾也称“米点山水”的绝技,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用画笔描写漓江山水的大画家。

清代漓江流域绘画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兴盛时期,桂林籍画家近百人。著名的如石涛、周位庚、罗存理、罗辰、李秉绶、李熙垣等:流寓画家50余人,如盘觐乙、宋光宝、居巢等。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清初“四僧”画家之一的石涛,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后裔,善画山水人物及花果兰竹,画作有《泼墨山水卷》、《墨竹》、《睡牛图》等,今海内外均藏有其画品。

米芾、李熙垣分别描画了漓江的中下游和上游的景色,而第一位为百里画廊描绘勾勒的近现代画家则是关山月。他的《漓江百里图》创作于1941年。此画起自解放桥,沿江而下直至阳朔,名山名景,尽收画中。气魄宏大,笔墨精制,“内容卓越,取材新颖”,“为国画进步之表征”,堪称一时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