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漓江
文化漓江
漓江游记散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访问次数:

自唐至清,漓江流域的散文创作易见者百数篇。多是有关漓江流域的游记、题记、碑记、修建记、盛事记、祠堂记、风土记、仙迹记、诗铭序等,对研究漓江流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具代表性者,唐代有柳宗元《訾家洲亭记》,描述了訾家洲所处之独特环境和建筑布局;吴武陵《新开隐山记》,记述了隐山开辟之情况、六洞之命名、景观之胜概;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记述了对学校环境的重视,以及动员学子勤于清理,剪丛薄,修道路的情况;赵观文《桂州新修尧舜祭器碑》,记述祭祀尧舜的礼仪规制。宋代有李彦弼《湘南楼记》,盛誉湘南楼胜概绝伦;尹穑《仙迹记》,记述了赴调县令郑冠卿游七星岩,遇日华月华二仙遂绝意仕宦的故事;梅挚《五瘴说》,指出“仕有五瘴”,“有一于此,民怨神怒”,是针砭时弊的佳作;范成大《壶天观铭序》、张仲宇《桂林盛事记》、张孝祥《朝阳洞诗序》、朱熹《虞帝庙碑》等,都是记述漓江两岸胜迹盛事的优美散文。元代有郭思诚《新开西湖记》、潘仁《游仙岩记》、妥妥穆尔允中《叠彩山记》、杜与可《静江路修学造乐记》等,都是记述对风景点的开发,对名胜的赞赏,对兴学造乐的热心。明代有包裕《桂林五贤祠记》,略述了唐代曹邺、赵观文、王世则、唐介、陶崇等人的事迹;李文凯《画观音像记》,则说明了今存龙隐岩的观音半身像的来历。清代有毛逵《重建桂林府学记》、李棠《重建桂林府儒学记》、陈元龙《阜成书院记》、诸葛鼎《重建桂林郡学记》,都强调兴办教育的重要性,“自古学校之兴废,关于人材之盛衰”,“庠序之立,所以预养人材”,“政莫大于移风,移风莫要于兴学”。

张联桂《重修钵园碑记》、卫哲治《重建定粤寺碑记》、庆保《景风阁记》,亦是记述漓江流域有关建设的情况。晚清“岭西五大家”中的朱琦、龙启瑞为桂林人。朱琦文能兼方苞、姚鼐之长,而扩其未至,著有《怡志堂文》6卷;龙启瑞又精经义、声韵之学,著有《经德堂内外集》、《古韵通说》、《经籍举要》、《诸子精言》。此外,唐景崧的《请缨日记》、刘介的《蛮荒小记》和《岭表纪蛮》,均文笔优美,部分篇章可作散文读。